中国·6600cc6公海彩船(有限公司)官方网站-Weixin百科

6600cc6公海彩船成功中标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2012年5月25日,6600cc6公海彩船成功中标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国土资源部现有的网络、系统和网站应用环境,集中实现对国土部现有成熟应用系统的不同类型数据以及服务的整合,并通过网站的内容管理与发布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提供国土资源数据和信息的统一网站资源目录管理和“一站式”信息服务。 6600cc6公海彩船在国土资源管理行业的信息化领域已耕耘多年,承建了上海、青岛、无锡等多地的土地交易、矿业权市场、数据仓库、指挥监测中心等各类系统,在充分理解本次项目的招标特点及客户需求后,为客户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获得了专家和用户的一致好评。本项目是6600cc6公海彩船在国土资源部的首个项目,涉及应用系统多、成果应用面广、示范作用强,主要包括人员权限应用支撑改造、数据采集分析与交换平台建设、GIS服务平台开发、门户网站内容管理平台完善和国土资源部内外门户网站相关应用的开发建设,以及项目所有应用集成的工作。 此次项目中标为6600cc6公海彩船进一步在国土行业拓展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在京召开《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等20项标准会审会议

2012年5月30日,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在京召开了《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和居民健康档案医学检验记录常用代码等20项标准会审会议。卫生信息标委会全体委员、特邀专家、秘书处人员,以及标准起草组主要成员共40余人参会。 会上,卫生信息标委会主任委员、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同志就卫生信息标准重要性、卫生信息标准工作进展以及卫生信息标准成熟度测评与应用监管工作考虑等方面内容作了讲话,对各标准起草单位及专家在卫生信息制修订工作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希望大家要进一步关心和支持标委会工作,帮助实现卫生信息标准工作科学、有序发展。 卫生信息标委会秘书处介绍了本次提交会审的《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等20项标准的研制背景、研制过程及初审、预审等情况。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第四军医大学等标准牵头起草单位汇报了各项标准的研发内容、技术路线、征求意见及其采纳情况。6600cc6公海彩船卫生服务事业副总经理冯东雷博士代表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负责的《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 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的标准起草组介绍了标准编制工作的起草的背景、工作过程和主要技术内容。与会标委会委员和专家在听取各方工作汇报,认真质询、集中讨论后,认为本次提交的标准内容科学合理,可操作性较强,同时充分考虑了与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衔接性以及中西医信息化结合需要,对当前医改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根据本次审议会提出的有关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后,尽早报批发布为卫生部部颁标准。

深度了解医疗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6600cc6公海彩船参展201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第五届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

2012年5月24-27日,由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华卫医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社承办的《201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第五届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在楚汉名城湖南长沙隆重举行。 本届201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吸引到来自中、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医院信息管理专家参加,围绕新医改形势下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新任务、新需求进行深入交流,并研究探讨信息技术支撑保障医改的创新模式。 大会设有主题报告、专题论坛、拓导课、HL7 China专场、IT厂商专场、展览会等6大主要内容。6600cc6公海彩船卫生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冯东雷博士受邀参与了拓导课,并就“信息系统规划与项目管理”专题作了《面向集团化医院管理的医院信息平台信息化解决方案》的生动演讲,受到来自各医院信息管理专家们的高度肯定。专家们随后到来6600cc6公海彩船展台进行深入了解和咨询交流。 与会期间,6600cc6公海彩船作为HL7 China理事单位参与了《HL7 China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冯东雷博士作为HL7 China副主席和HL7 CDA文档工作组骨干成员卫生服务事业部高级咨询顾问王凯全程参与,并与远道而来的芬兰朋友及中国台湾HL7理事长进行工作汇报交流讨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新情况、新问题也接踵而来。6600cc6公海彩船作为国内最早专业从事城市信息化领域服务的企业之一,将持续在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标竿下一如既往的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CHIMA常务副主任委员、HL7 China主席李包罗教授莅临6600cc6公海彩船展台指导 冯东雷博士作专题演讲 向客户演示系统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云计算创新实践--6600cc6公海彩船参展第四届云计算大会

2012年5月23日至25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云计算创新实践”为主题,围绕着云计算核心技术架构、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数据中心、存储与虚拟化、移动互联网及新型终端的主题演讲和论坛陆续展开。 6600cc6公海彩船作为上海展团的重点展示企业之一,展示了6600cc6公海彩船运用云计算技术在城市信息化领域中的优秀行业解决方案、丰富的行业经验以及取得的行业成果,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展区参观。 公司副总裁李光亚、系统集成事业部总经理姜锋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展会。 李光亚副总在展区作讲解 为了更形象地展现我们6600cc6公海彩船在云计算方面的解决方案,在李光亚副总的指导和研发中心、系统集成及相关事业部的大力配合下,市场部在此次大会上正式发布了6600cc6公海彩船《云计算白皮书》——推出了从行业应用服务(SaaS)、平台服务(PaaS)到设施服务(IaaS)等三个层面完整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其中,行业应用服务(SaaS)又分别结合公司在政务云、健康云、物流云、企业服务云、社区服务云、食品安全云、民生保障云及应急指挥云等8个行业中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精要的概括。 云计算构架 未来,6600cc6公海彩船将大力推进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将公司在公共事务为核心的城市信息化领域的最佳实践和最新的云计算技术结合,创新业务模式,打造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综合软件和服务供应商品牌,为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届“长江论坛”暨2012年长江沿岸中心城市信息化工作会议在蓉召开

5月17日,第二届“长江论坛”暨2012年长江沿岸中心城市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成都锦江宾馆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国家工信部、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协会指导,长江沿岸中心城市信息化合作联盟(简称“长信联”)、成都市人民政府和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6600cc6公海彩船作为会议的重点支持单位,专门组成由张天仁副总裁带队的会议代表团参加会议,并应邀作专题发言。会议围绕“创新与智慧: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主题,现场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成都市委常委、副市长白刚到会并致辞。 “成都自古以来就蕴含着创新的基因。”白刚在发言中强调,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成都力争在一些主导产业和关键领域形成全国乃至世界领先优势。以信息化为例,成都市将在“十二五”期间开展以“融合、创新、智能、包容”为核心的智慧成都建设,将成都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达、社会管理睿智、政府行政高效、百姓生活智能、环境优美和谐的宜人之都。 在会议过程中,我公司总裁助理、创新总监王兆进应邀作了题为“基于城市一体化平台的智慧服务体系”的主题演讲。分享了6600cc6公海彩船智慧城市一体化顶层设计,提出了基于城市一体化平台构建智慧城市服务体系的总体规划,并以健康服务为例,具体阐述了基于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开展智慧服务的场景和实现方式,并分享了6600cc6公海彩船智慧城市最佳实践。王兆进指出,智慧城市应该让城市主体得到更好的服务,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满足市民、企业和政府不仅现在还有将来的需求,才是科学发展;智慧城市不是设施和应用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并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创新;城市一体化平台促进各智慧应用的共享和协同,避免城市孤岛;基于城市一体化平台构建智慧服务体系不仅是民生所需,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并有助于发展新型产业。王兆进的发言得到各级领导及其他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可和强烈共鸣。在会议过程中,我公司会议代表团与各级领导和其他代表积极互动、亲切交谈,取得了非常好的会议效果。 此次论坛共吸引了来自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国内外信息化及经济领域专家、“长信联”35个城市的领导和企业代表等100余人参会。此次论坛的成功召开,将进一步巩固我公司在专业领域的领先优势和影响力,为各项业务再上新台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个故事谈目标管理

第一个故事:爱丽丝的故事 爱丽丝问“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 “那要看你想去哪里?”猫说。 “去哪儿无所谓。”爱丽丝说。 “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猫说。 点评:这个故事说明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当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别人也无法帮到你!当自己没有清晰的目标方向的时候,别人说的再好也是别人的观点,不能转化自己的有效行动。 第二个故事:游泳的故事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下起了浓雾。在海岸以西 21 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43岁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女人准备从太平洋游向加州海岸。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她几乎看不到护送他的船。15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冷,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但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没看不到。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 点评:这个故事说明目标要看的见,够得着,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目标。管理者在和下属制定目标的时候,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认为目标定的越高越好。认为目标定的高了,即便员工只完成了80%也能超出自己的预期。合适的目标是可以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这样目标才会有吸引力,与其用一个高目标给员工压力,不如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并帮助员工制定行动计划,共同探讨障碍,帮助员工形成动力。 第三个故事:石匠的故事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石匠们在干什么?三个石匠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回答:“我在做整个国家最出色的石匠工作。” 第三个石匠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三个石匠的回答给出了三种不同的目标,第一个石匠说自己做石匠是为了养家糊口,这是短期目标导向的人,只考虑自己的生理需求,没有大的抱负;第二个石匠说自己做石匠是为了成为全国最出色的匠人,这是职能思维导向的人,只考虑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少考虑组织的要求;而第三个石匠的回答说出了目标的真谛,这是经营思维导向的人,这些人思考目标的时候会把自己的工作和组织的目标关联。 点评:从组织价值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发展及设立目标,这样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第四个故事:保险销售员的故事 有个同学问老师:“老师,我的目标是想在一年内赚100万!请问我应该如何计划我的目标呢?”老师问他:“你相不相信你能达成?”他说:“我相信!”老师又问:“那你知不知到要通过哪行业来达成?”他说:“我现在从事保险行业。”老师接着又问他:“你认为保险业能不能帮你达成这个目标?”他说:“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达成”。“我们来看看,你要为自己的目标做出多大的努力,根据我们的提成比例,100万的佣金大概要做300万的业绩。一年:300万业绩。一个月:25万业绩。每一天:8300元业绩。”老师说。“ 每一天:8300元业绩。大既要拜访多少客户?”老师接着问他,“大概要50个人。”,“那么一天要50人,一个月要1500人;一年呢?就需要拜访18000个客户。老师又问他:“请问你现在有没有18000个A类客户?”他说没有。“如果没有的话,就要靠陌生拜访。你平均一个人要谈上多长时间呢?”他说:“至少20分钟。”老实说:“每个人要谈20分钟,一天要谈50个人,也就是说你每天要花16个多小时在与客户交谈上,还不算路途时间。请问你能不能做到?”他说:“不能。老师,我懂了。这个目标不是凭空想象的,是需要凭着一个能达成的计划而定的。” 点评:目标不是孤立存在的,目标是计划相辅相成的。目标指导计划,计划的有效性影响着目标的达成。所以在执行目标的时候,要考虑清楚自己的行动计划,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地完成目标,是每个人都要想清楚的问题,否则,目标定的越高,达成的效果越差! 第五个故事:马拉松运动员的故事 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山田本一总是回答:“凭智慧战胜对手!”其实马拉松比赛主要是运动员体力和耐力的较量,爆发力、速度和技巧都还在其次。因此对山田本一的回答,许多人觉得是在故弄玄虚。 10年之后,这个谜底被揭开了。山田本一的自传中写到:“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个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 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当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到了。” 点评:目标是需要分解的。一个人制定目标的时候,要有最终目标,比如成为世界冠军,更要有明确的绩效目标,比如在某个时间内成绩提高多少。最终目标是宏大的,引领方向的目标,而绩效目标就是一个具体的,有明确衡量标准的目标。当目标被清晰地分解了,目标的激励作用就显现了,当我们实现了一个目标的时候,我们就及时地得到了一个正面激励,这对于培养我们的信心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第六个故事:幸岛短尾猴的故事 位于日本南部宫崎县的幸岛是短尾猴的故乡。1952年,日本京都大学的教授带着学生对短尾猴进行了观察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在沙土里种植了一些红薯,后来猴子发现了红薯,就开始作为食物来吃。由于是在沙土里生长的,红薯上经常粘着一些沙子,比较磕牙。后来有一个聪明的猴子发现,把红薯放到水里洗一下,然后再吃,就不会磕牙了,于是他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身边的猴子,这些猴子也开始用水洗红薯吃,再后来其他岛上的猴子也学会这么做了。于是一个令人震撼的场景出现了,在皎洁的月光下,100多只猴子排着队在水里洗红薯。 点评:在目标管理里,领导带头谈目标、定目标、回顾目标就是在做正确的事情,而领导的这种行为可以影响到经理层和员工,使大家逐渐培养一种目标管理行为,最终形成自我控制!说明一个人在小范围内做正确的事情的时候,他的行为可以影响到身边的人,而这种影响可以产生一种聚合效应。 第七个故事:吴起不败 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吴起是一位军事和政治上的鬼才,吴起的一生中毫无败绩,可以说是不败的军神。吴起在作战上号令严明,在寻常的出征途中愿意和普通士卒同甘共苦,赢得了士卒的爱戴,以至于士卒为其战死亦在所不惜。 点评:领导在目标管理中要拉下架子,平等对待部门或团队的每个成员,并提供顾问、教练、保姆服务,就会创造出惊人的团队的整体业绩 七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目标管理理论,首先,一个人要有明确清晰的目标,其次,目标要切合实际,看得见,摸得着,第三,目标不是孤立存在,一个人的目标要和组织相关联,第四,目标与计划密不可分,第五,目标要进行分解落实,第六,领导要在目标管理中起到率先垂范作用,第七,领导要关注目标的执行情况,为员工提供支持!

介绍桌面虚拟化

1 桌面虚拟化的概念 桌面虚拟化是指将计算机的桌面进行虚拟化,以达到桌面使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可以通过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访问在网络上的属于我们个人的桌面系统。这种技术利用软件把不同层面的应用分开,使改动更容易被实施,其带来的结果是简化了管理,更有效地利用IT资源,以及随时随地提供合适的计算资源的灵活性。 2 桌面虚拟化的优势 实现桌面虚拟化给IT系统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企业的业务运行带来了益处: 更灵活的管理和使用 桌面虚拟化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桌面的使用和管理维护手段,集中、统一的管理和维护使得系统管理员不必频繁的对大量终端进行诸如补丁更新、病毒查杀以及现场支持等维护工作,同时还可以对用户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备份, 这样即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又减少了原有繁琐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量。 更广泛与简化的终端设备支持 在虚拟桌面的推动下,我们可以使用各种设备:电脑,瘦客户端,手机,电视以及键盘,鼠标或者其他外设,像看电视和选台一样去访问桌面或者应用。 终端设备采购、维护成本大大降低 与传统的PC终端分布方式相比,这种IT架构的简化,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终端设备的采购成本降低。而现有的PC系统也可以大大延长使用周期,只要外设可用,就可以转化为普通终端,间接降低了电子垃圾的产生数量。 集中管理、统一配置,使用安全 由于计算发生在数据中心,所有桌面的管理和配置都在数据中心进行,管理员可以在数据中心进行对所有桌面和应用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由于传递的只是最终运行图像,所有的数据和计算都发生在数据中心,则机密数据和信息不需要通过网络传递,增加了安全性,另外这些数据也可以通过配置不允许下载到客户端,保证用户不会带走、传播机密信息。 降低耗电、节能减排 传统PC一般在200W以上,而瘦客户端在25w左右,这样可以大量减少耗电量,也意味着碳排放的减少,适应了低碳时代的要求。 基本的桌面虚拟化架构如下: 3 桌面虚拟化与云计算 随着“云计算”的升温,基于云的应用交付逐步成为IT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企业来说,在预算不变的前提下提升IT效率的最好方法也是搭建私有“云”架构。而最先流下的私有“云”必然是桌面计算虚拟化,此时用户并不需要了解后台采用了什么技术,采用了什么软硬件平台,用户也不需要为系统的安全和数据保护而分心,用户可以安心使用桌面虚拟化所提供功能和服务。这就是云计算所提供的功能。 企业桌面标准化一直是企业级IT终端管理的核心和难点,传统终端桌面标准化解决方案,一般由终端统一部署解决方案、终端统一管理解决方案及相应的资产管理、补丁管理、应用程序控制等管理模块、安全模块构成。 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企业的桌面管理又迎来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虚拟桌面基础架构(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简称VDI)。 VDI致力于解决终端桌面信息安全、集中计算、集中管理、移动办公、远程办公的理想解决方案,是企业私有云的一种体现。它采用远程桌面技术;支持前端瘦客户机、后端桌面后移,集中计算; 通过创建虚拟机,分享物理服务器的CPU、RAM、Disk;计算能力可以通过动态调节服务器的CPU、RAM来实现。通过物理刀片PC的本地CPU、RAM、Disk实现计算能力;计算能力可以通过采购不同的刀片PC实现。 4 常见桌面虚拟化产品介绍及特点 目前业界比较成熟的桌面虚拟化产品有华为桌面云解决方案、Citrix XenDesktop、Vmware View、Microsoft Med-v、Oracle、Redhat企业虚拟化桌面版等。 华为桌面云解决方案 华为桌面云向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桌面系统租赁服务,用户通过桌面云专用的瘦客户硬终端或者软终端经由互联网来使用和管理自己租用的桌面系统。 桌面云采用集中部署、集中管理、集中维护的模式建设和运营,相对以前分散、独立的桌面系统环境具有显著优点:用户可以按需租用,弹性扩展,无需考虑软硬件维护、升级, 降低整体运营成本;用户数据完全托管在桌面云系统中,数据存储可靠,信息安全无忧;接入互联网即可轻松使用,支持移动办公;集中建设维护,绿色环保,低碳经济。 Citrix XenDesktop XenDesktop可动态按需产生虚拟桌面,用户每次登录时都能获得一个全新桌面,而确保性能不会下降。此外,XenDesktop采用的高速交付协议还可在任何网络条件下提供快速的响应速度。 Vmware View VMware View 以服务托管的形式交付桌面,使桌面管理员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与底层的 PC 硬件分离,从而交付革新的桌面。这些组件集中放置在数据中心内,可以得到更高效地托管,同时还可降低成本并增强业务灵活性。 Microsoft Med-v Microsoft Enterprise Desktop Virtualization 是 Microsoft 桌面最佳化套件 (MDOP) 中的一项工具。MDOP 为一套提供给软件保证(Software Assurance) 客戶使用的弹性解決方案,除了可降低应用程式部署成本外,还能以服务形式提供应用程式,及提供更完善的企业桌面环境管理与控制。 Oracle Oracle的综合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从低安全客户设备到高优化虚拟桌面基础设备软件,提供了便捷的管理、安全性及强大的用户访问能力。这些产品的增强特性包括:支持Windows 7虚拟桌面、符合能源之星5.0级法规标准、支持更大的显示器并能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安全性。 Redhat 红帽(Redhat)企业虚拟化桌面版,整个桌面环境成为托管在中央数据中心服务器上的虚拟桌面。用户使用低成本的瘦客户端或专用的PC连接这些虚拟桌面化。它可为用户提供卓越的体验,以及跨平台的Windows和Linux虚拟桌面支持。 5 桌面虚拟化面临的问题 桌面虚拟化虽然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上各种好处,但桌面虚拟化的实施却不得不面临以下问题: 物理机桌面向虚拟桌面迁移过程中,需要预先进行大量前期工作准备,比如用户现有数据如何迁移,用户现有使用习惯如何保留等。这些工作一旦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终端用户的直接体验感觉。 桌面虚拟化环境有它自己的难题,包括使用者个性化的独特镜像。假如采用“一次给多台桌面更新补丁”的办法,那么软件宕机的风险就会急剧增加。 虽说服务器虚拟化确实能很快收回投资,但是桌面虚拟化一开始的成本却是相当高昂的,很难立刻见到效益,而且也很难确定投资回报率。 桌面虚拟化环境需要大量的存储资源,因此如果规划、管理不善,就会浪费大量的资源。 由于桌面虚拟化的实现需要网络的支撑,所以对于网络环境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千兆以太网已成为数据中心的标准配置,但还没有广泛部署到桌面。 在合理处理好上述问题后,桌面虚拟化技术将成为企业云计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数据挖掘在轨道交通行业应用案例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据挖掘的概念和方法,而后作为实例对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协调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数据挖掘实例   SPSS   轨道交通   城市发展 6600cc6公海彩船在商业智能(BI)应用中经常会遇到数据分析挖掘,由于数据挖掘和具体业务关联紧密,对分析人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结合轨道交通行业实际项目经验,介绍了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就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匹配度、协调性问题借助SPSS工具进行了实例研究,以期和各位读者共同学习、进步。 1.数据挖掘概念及方法 1.1数据挖掘概念 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1.2数据挖掘方法 数据挖掘不仅仅是数据的组织或者呈现,也不仅是数据分析和统计建模,而是一个从理解业务需求、寻求解决方案到接受实践检验的完整过程。总体而言数据挖掘分成六个阶段:商业理解(Business Understanding),数据理解(Data Understanding),数据准备(Data Preparation),建模(Modeling),评估(Evaluation)和发布(Deployment)。 2.数据挖掘在轨道交通行业应用案例 2.1目标确定 我国已有10多个城市拥有共30多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运营里程达到近千公里,年客运总量达20多。同时,北京、上海等15个城市共有约50条,1154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在建。此外,27个城市正在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预计至2015年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等22个城市将建设79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259.84公里,总投资8820.03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呈现异常“火爆”的局面。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对于解决大都市交通问题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在有效缓解城市交通的同时,也会对城市形态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目前形势下,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还能够在短时间内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巨大,建设一公里的地铁线路需要投资近7亿元人民币,因此被称为“天价工程”,其盈利模式也是世界性难题,因此对在哪些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建设的规模有多大等重大问题,始终没有公认的判定标准。一般认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只有与城市的发展协调同步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如何界定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程度需要有科学的评价方法,基于此种考虑,本文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协调度的概念,对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性进行定性分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建设时机提供决策支持。 2.2数据理解 2.2.1指标体系的建立 轨道交通和城市发展协调性评价涉及到社会、人口、经济、城市综合交通等各方面包含众多因子,依照科学性、客观性、可比性和动态性原则,同时考虑各方面因素和资料占有的可能选取指标。 2.2.2 轨道交通状况评价指标 本文选取3个方面6个原始指标评价某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 表示城市轨道交通网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指标A1,包括两个子指标:轨道交通网线路长度(X1,公里)和投入的运营车辆数量(X2,节); 表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状况的的指标A2,包括两个子指标:轨道交通系统客运总量(X3,万人)和运营车辆行驶总里程(X4,公里节); 表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经营管理状况的指标A3,包括两个子指标:轨道交通系统利润(X5,万元)和轨道交通系统从业人数(X6,人次) 2.2.23城市发展状况评价指标 本文选取4个方面18个原始指标评价该城市发展状况: 人口子系统的总量及结构(B1),包括3个指标:城市人口总量(Y1,万人),非农业人口总量(Y2,万人)和从业人口总量(Y3,万人); 经济子系统的总量及结构(B2),包括5个指标:国民生产总值(Y4,亿元),第一产业生产总量(Y5,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量(Y6,亿元),第三产业生产总量(Y7,亿元),城市财政收入(Y8,亿元); 城市居民生活状况(B3):包括5个指标:城市消费价格指数(Y9),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Y10,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11,元),失业率(Y12,%),城市市政建设投入(Y13,亿元); 城市公共交通状况(B4):包括5个指标:城市交通投入(Y14,亿元),城市人均道路长度(Y15,公里/人),城市人均道路面积(Y16,平方公里/人),居民万人公交车拥有量(17,辆/万人),公交客运总量(Y18,万人次)。 2.3数据准备 所选评价指标的各个指标数值来源于1996—2007 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xx市统计年鉴》,因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列出原始数据。 2.4建立模型 2.4 .1综合发展指数计算 主成分分析法 (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简称PCA法是利用线性代数有关理论,将原来众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互相独立,并由原来各单项指标的线性组合来表示的综合指标。其突出优点在于比较客观,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了消除量纲不同所造成的影响,需进行标准化处理。 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相关矩阵的特征根、各指标的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等。选取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前K个指标作为主成分,求得各主成分得分: 式中: ——第k 个主成分的载荷值; X1,X2,…,Xp ——标准化后的指标值。 根据各主成分的贡献率计算系统综合得分,求得系统综合发展指数。 式中: —— i年各指标综合发展指数( i = 1 ,2 ,…,n年) ; ——第m个主成分的贡献率( m = 1 ,2 ...k 个) ; ——第i年的第m个主成分得分。 2.4.2协调度计算 协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之间的一种良性的发展关系。协调度则是对其协调状况好坏程度进行度量的定量指标,可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概念对其进行描述,隶属度变化规律可以通过隶属度函数来反映,建立协调度函数: 式中: ——i系统相对于j 系统的状态协调度; ——j系统对i系统的实际值; ——j系统对i系统要求的协调值; ——i系统的实际方差。 实际值越接近于协调值状态协调度 越大,说明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越高。通过状态协调度 可以对系统间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评价: 式中: U——i,j 两个系统的协调度指数; U(i/j) —— i系统对j系统的状态协调度; U(j/i) ——j系统对i系统的状态协调度。 为了便于更清楚的反映系统协调发展的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如表1: 表1 协调等级划分及其标准 协调度U 0-0.1 0.1-0.2 0.2-0.3 0.3-0.4 0.4-0.5 等级 极度失调 严重失调 中度失调 轻度失调 濒临失调 协调度U 0.5-0.6 0.6-0.7 0.7-0.8 0.8-0.9 0.9-1 等级 勉强协调 初级协调 中级协调 良好协调 优质协调 2.5过程及结论 利用SPSS13.0软件分别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城市发展进行主成分分析。 得出各个年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综合发展指数如表2: 表2 各个年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指数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综合得分 9.20 5.43 4.05 2.15 1.78 -0.12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综合得分 -1.00 -2.54 -3.77 -5.00 -5.06 -5.11 得出各个年份城市发展状况的综合发展指数,如表3: 表3 各年份城市发展状况的综合发展指数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阅读详情 >>>

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设计

摘要: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用户群体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使用各式各样的移动应用,从而辅助工作、学习、衣食住行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从中得到极大的便利。多样的用户需求使移动应用市场掀起热潮,在技术不断发展,用户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下,如何从设计入手实现一个优秀的移动应用,成为引人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引入移动互联网及移动应用的相关概念,再以设计思路为中心展开阐述移动应用在设计的各个阶段需考虑的问题,最后引入实际案例,论述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应用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应用 设计 1 前言 移动互联网一般指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2G/3G或者WiFi等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可以在移动状态下使用互联网的网络资源,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传统的信息传递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障碍得以排除,业界涌现出很多新的技术、应用模式,形成了更为开放、更加复杂的价值生态体系。移动应用的设计,不能简单地复制、模仿传统应用,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性,以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在新的技术平台上创新,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度和使用粘性。 6600cc6公海彩船研究发展中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研发团队在移动应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开发经验。在本文中将基于主流的移动终端平台论述移动应用在架构设计与开发技巧方面的心得。 2 移动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时移动应用。移动应用,是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以提供某种“服务”为核心,以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应用程序为外在表现的服务型产品,其设计和开发的内容既有终端的应用表现也包含后端的内容服务。 2.1 移动平台 当前,业界主流的移动平台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iOS:由苹果公司开发的手持设备操作系统。苹果公司最早于2007年1月9日的Macworld大会上公布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iPhone使用的,后来陆续套用到iPod touch、iPad以及Apple TV等苹果产品上。iOS与苹果的Mac OS X操作系统一样,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原本这个系统名为iPhone OS,后改名为iOS。 Android:一种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Android 操作系统最初由安迪•鲁宾(Andy Rubin)创办,最初主要支持手机。2005年由Google收购注资,并拉拢多家制造商组成开放手机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开发改良,现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设备。 其他:除iOS和Android平台以外,还有Windows Phone、Symbian、BrewMP、bada等小众的移动平台,有着各自的特点,但其综合市场占有率、成熟度都无法与iOS和Android平台媲美,所以目前主流的移动平台主要是指iOS和Android。 然而,由于多种独立操作系统间的限制,同一应用要能运行于不同移动平台之上,就需要面向多个平台开发、维护、发布,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即使在同一平台上还存在着不同版本差异、设备适配、版本更新频繁的问题,这都为移动应用的设计、开发工作带来了挑战。 2.2 应用特点 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概括来讲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 随时随地性:便携并随时随地地使用,是移动设备较之于PC的最大优势,用户利用移动终端能够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获取各类信息、进行社交沟通及协作。在这种动态变化的场景下,用户碎片时间得到充分地利用。 2) 终端能力受限:虽然当前移动设备更新换代迅速,但总体上移动设备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相对PC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显示上,既要考虑移动设备触控输入方式地有效、便捷,还要在方寸间尽可能保证清晰的屏幕输出。 3) 不确定的网络环境:在移动环境下,网络连接存在不确定性,而且受限于3G宽带接入成本高、WiFi覆盖不高等因素,目前带宽对于移动设备而言还是稀缺资源,所以必须为移动环境下的网络接入设定策略。 4) 数据形式多样化:移动设备能够产生个性化、多样化的数据或数据混合体,如通讯录、短信、位置、照片、声音,带有位置标签和拍照信息的图片,移动应用需要满足对这些数据的快速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等需求。 5) 用户体验要求高:移动终端的产品设计中,用户体验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在移动终端的操作会比在PC上困难,通过触屏代替鼠标和键盘操作,带给用户的感受更加明显和直接,如果体验不好,必定造成用户放弃使用。 2.3 技术热点 现阶段移动应用的技术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采集:利用移动设备上的多媒体模块、传感器模块、GPS模块等,协助用户将时间、空间、事件、人物、图像、声音、文字等多个维度的数据进行组织和关联,促进信息传递和信息表达。同时,数据采集框架可以将事件、人员、设备或一次工作流程等事物所相关的多个线索、多个要素进行梳理,将松散的数据组织成一套围绕事物核心的信息。 2) 场景感知:场景感知应用于根据用户所处的时空状态及个人偏好,提供个性化、自适应的业务和服务。场景感知主要取决于对用户所处的时空状态判断,如:地理位置变化、光照变化、环境音变化、震动检测、运动速度变化等,通过对数据变化进行规则设置和统计分析,判断用户所处的位置、动静状态,动态调整服务内容,及时为用户提供最需要的信息。 3) 移动多媒体:移动多媒体包含了在移动设备上进行的与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相关的多种操作,通过对文件的压缩/解压缩、编解码、分析、流化等技术手段,实现在移动设备上浏览和播放本地和远程的多媒体文件;通过WiFi、蜂窝数据网络等将移动设备上的多媒体文件上传至服务器端,或从服务器端下载到移动设备本地等。移动多媒体在办公、医疗、娱乐等方面均得到大量运用,如移动视频会议、远程医疗、音视频采集、微视频、家庭云影音中心等。 4) 位置服务:位置服务调用移动设备的定位模块,为移动设备的使用者提供以定位、周边信息查询、路径导航等与移动设备的地理位置相关的服务。位置服务的核心是移动设备定位,通过定位获取移动设备的位置,位置服务的应用可帮助使用者辨识所处环境;查询附近可达的医疗救助等急需资源,餐饮、银行、派出所等设施;使用签到等社交类服务;从当前位置前往目的地的路径导航;位置监控、车辆/人员活动监管等。 5) 移动中间件:移动中间件的目的是在众多移动操作系统之间建立统一的中间件平台,屏蔽底层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异性,提供统一的对外接口,降低移动开发过程中不同终端适配的工作量,缩短新业务开发周期并减少业务运营成本。对开发者而言,降低技术门槛,使其有更多精力集中在业务创新。 6) 安全和隐私保护:移动应用上的安全和隐私保护,主要针对移动设备依赖无线网络进行通信这一特征。包含隐私信息的数据在通过无线网络的传输过程中面临被拦截、监听、盗用、篡改的风险,安全和隐私保护很容易成为电子商务、移动办公等企业级应用的瓶颈。为保障数据安全,通过手机接入内外网隔离、SHTTP、对称密钥、PKI、口令等多种技术路线结合的方式,从接入、传输、存储、使用等多个环节降低数据被盗用的风险,同时加入完整性校验和冗余机制,确保数据正确传输,未被篡改,防止数据灾难。在用户隐私方面,口令和多重校验、位置匿名等技术用于确保用户身份不可被暴露、用户位置不可被跟踪、用户账号密码不可被、身份可确认。 3 应用设计 基于以上应用特点,就要求移动应用的设计与策划能从较高的层次上满足先进架构、交互行为、传输、存储、安全等各方面的综合需 3.1基本架构设计 在PC程序设计中已经广泛使用的分层架构,在移动应用的设计中同样可以采用,最基本的架构分层可以将移动应用分为移动服务层、逻辑控制层和交互展现层。 • 移动服务层:主要承担为移动应用提供基础服务的功能,这些服务包括存储服务、认证服务、位置服务等,还可以是这些服务的混合。这一层既包括在服务器端(云端)的服务提供,还包括移动终端的服务消费。 • 逻辑控制层:实现移动应用的主要逻辑控制操作,除了传输、状态、缓存、安全等通用的模块外,它的大部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逻辑有关,如登录,查询等。 • 交互展现层:主要处理应用与用户的人机交互,获取输入提供反馈,输入与反馈中间的过程则交由逻辑控制层到服务层处理,然后返回。其包含以下内容:数据展现,以列表、图标、相册等形式展现各种类型数据;信息输入,文字、日期、数字、选择项等形式的信息输入;界面导航,界面之间的跳转切换;消息提示,冒泡、对话框等形式的通知和提示;手势交互,滑动、缩放等手势识别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动画特效,渐变、隐藏、高亮等动画和特效的显示;启动退出,应用启动和退出分别给出的欢迎、提示、提醒、引导等动作。 3.2交互设计 1) 应用美学特征:移动应用界面的色彩搭配和其他美学特征对可用性有显著影响,好的界面设计和色彩搭配会吸引用户,促进用户对网站或者应用的感知。如颜色比率较大的界面通常会产生较好的可读性,令人喜欢的颜色会产生较高的美感,更吸引用户使用。 2) 方便的导航:受到移动设备屏幕大小的限制,移动应用中信息的可读性降低,良好的导航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导航设计最好与系统的保持一致,以照顾用户的使用习惯,降低学习成本,使有移动应用使用经验的用户可以把将其原有操作知识快速转移到新应用中。 3) 简化层级结构:层级结构应该尽量简洁、扁平化,以使得用户的使用更加容易。促进有效利用有限的显示区域的一种方式是透明性,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屏幕上显示的对象以及它所包括的菜单内容,透明性使得用户可以同时看到多重级别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更充分地利用显示的空间。 4) 简化输入操作:为了保证用户能在移动过程及恶劣的户外环境中看清移动应用的界面并进行快速准确的操作,需尽量减少键盘输入,并设计用手势等便捷方式替代键盘输入,如滑动输入日期。如果不可避免的要使用键盘输入时,保证输入框足够大和突出,增加输入的自动补全。所有的操作一定要可以并方便用户单手完成。 5) 提示信息:提供必要的提醒、引导等提示信息,这些信息对用户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用户有效地控制任务,从而选择继续或是放弃任务。 6) 查找和搜索:在移动互联网中用户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狭长的页面中查找内容,因此,在应用中增加查找和搜索功能是必需的 3.3传输设计 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中有大量的数据传输场景,对移动应用的传输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移动环境下网络接入的特点,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 状态控制:选择最优的网络接入方式,在多网络并存的条件下进行优先级的选择,如选择成本较低的WiFi接入方式而非3G,在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需要对状态自适应调整,对任务进行自动暂停、恢复处理; 2) 数据量优化:设计冗余少的数据传输格式,如用JSON格式替代XML格式,采用压缩方式传输数据,对多媒体数据选择在保证质量情况下较大的压缩格式; 3) 数据层级优化:对一批数据按层级设计分步传输策略,如在设计一个查询结果的展现时,先加载查询结果概要列表,再加载列表中每条的概要信息,最后加载每条的详细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分页、分类等方式将单次传输的数据量最小化,使响应时间减少,提高用户体验。 4) 数据分片并行传输: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当进行大文件传输时,将文件数据按一定大小进行分片,并将其按一定次序标记,并行发送文件分片,并行发送控制信息,指明数据所对应的分片序号以及文件相关信息。云端将接收到的文件分片保存到一临时目录,当接收到分片的数量与控制信息中的数量一致时,则表示数据接收完成,按相应次序合并文件分片,删除临时文件。通过分片并行传输可以高效利用网络,减少终端数据延时,也能够支持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中断后的快速恢复。 5) 即时信息传输: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信息传输,如消息推送、即时通信等,一般采用维持长连接的方式,定时维护连接的状态。 3.4存储设计 在移动终端对配置信息、传输状态信息、账户信息等进行本地化管理,保证实时性,同时也减少服务端与移动终端的传输开销,并以服务端与移动终端的数据同步机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移动应用的存储设计需要考虑: 1) 文件存储:普通文件在移动终端进行存储; 2) 多媒体存储:即声音、图片、视频等存储,需要在缩略图、共享方式等方式做一些特别的存储设计; 3) 嵌入式数据库存储:以成熟的嵌入式数据库为为载体,来存储和管理结构化的数据; 4) 存储机制:因移动终端的存储量有限,且不同的平台对存储的安全控制也不一样,所以在存储机制上要做良好的设计,包括缓存清除机制、数据同步机制、数据跨应用共享机制等等。 3.5安全设计 1) 设备和环境安全:主要是指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网关、存储介质、移动终端等设备自身的安全性、所处环境符合标准要求等。 2) 业务应用安全:主要采用认证等技术手段确保合法用户可以正常使用,防止业务被盗用、冒名使用等。 3) 信息自身安全:包括业务应用相关信息完整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通过采取一定的加密、隔离措施保障信息自身安全,主要是基于移动终端与移动互联网业务设备端到端来实施的。 4 开发与发布 4.1开发方式 现有移动开发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原生开发、Web开发、混合开发。 1) 原生开发:使用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开发方式和语言进行开发,在Android平台上主要通过Java和C/C++进行开发,在iOS平台上主要通过Object C进行开发。这种开发方式的好处是程序运行效率高,对系统底层功能调用方便,缺点就是开发难度较大,且要分别针对不同的平台开发对应的程序。 2) Web开发:主要以HTML5、CSS3和JavaScript开发运行在移动终端浏览器上的Web应用,优点是开发难度低,开发周期短,缺点就是应用运行于浏览器之上,对系统底层接口调用能力受限,运行效率受到移动终端浏览器影响较大。 3) 混合开发:即以Web方式开发应用程序主体,然后在程序外包装一层对系统原生能力调用的适配层,这样既降低了开发难度又能满足访问系统底层接口的需要,而且对同一个应用不用每个平台都开发一个版本,只需要针对不同平台包装一下即可。缺点就是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这样开发出的应用比起原生开发的运行效率低很多。 4.2应用发布 Android版本的应用可以直接签名打包为APK文件供用户下载安装,也可以发布到各类Android市场供用户下载安装。 iOS版本的应用发布就比较苛刻一些,需要通过苹果公司发布,发布类型分两种:一种是使用企业级应用发布账号进行发布,另一种是使用个人发布者账号进行发布。前者适用于大型企业内部的应用发布,不受苹果对应用的审核限制,不会进入AppleStore;后者适合面向所有用户的,需要上架到AppStore的应用,需要接受严格的审核。两种方式都需要向苹果公司付费。 5 案例 移动应用的设计与实现,是密不可分的过程,从实现中可以体现出设计过程中的每一环。 在基本架构设计阶段,合理的设计应用结构,可以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当功能模块之间较为独立的时候,可以将应用扁平化设计,避免复杂的层级结构让用户感到混乱和迷惑,如图2与图3的设计中,在结构上,将多个功能设计成并列的模块,在界面上,使用流行的Dashboard形式来体现,简易又直观,扁平的层级,也降低了用户的学习成本。 而在交互设计中,则要考虑目标用户群体的偏好和需求。以色彩为例,选择受众群体容易接受的色调,并且注意保持风格的统一。例如当用户群体属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可以使用淡雅温和的色彩(如图4);当目标用户群体属于思想较为活跃的年轻人,可以挑选明快艳丽的色彩,并在应用的不同场景中使用,避免整体色调过于单一;当目标用户群体专注于某一行业,则可以挑选该专业领域常见或与之相关、相近的色彩,增强应用对该用户群体的亲和力。 另外,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考虑不同平台用户的操作习惯。针对不同平台设计的应用,充分考虑这些平台常用的组件以及回退、取消、增加、删除等常用操作的实现方式。在同时为一款应用设计多个平台的版本时,这一点更加需要注意。既保持功能的统一性,又要在操作方式上有所区别;既要符合各个平台的操作习惯,也要在总体上将操作惯性保持一致。 6 结语 在技术和商业的浪潮推动下,用户体验、信息结构、应用模式等方面产生巨大变革的移动应用必将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主流之一。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入,内容不断丰富,以移动应用作为便捷、友好、安全的应用入口,和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深度结合,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在的信息化服务,已成趋势。

从“后端”看物联网-以服务为核心的云计算CSI体系结构

物联网多被看作是互联网通过各种信息感应、探测、识别、定位、跟踪和监控等手段和设备向物理世界的延伸。这只是人类社会对物理世界实现“感、知、控”的第一个环节。 基于互联网计算的涌现智能以及对物理世界的反馈和控制是另外两个环节。我们将第一个环节称为物联网“前端”,将后两个环节称为物联网“后端”。当前我们普遍把目光聚焦在物联网“前端”,但却没有太多关注物联网 “后端”正在发生的事情,在物联网的后端我们看到实时感应、高度并发、自主协同和涌现效应等正对物联网“后端”提出挑战。 通常情况我们普遍认为“云”是支撑物联网的“后端”,但这些认识存在一定误区。当前所谓的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三个层次的划分也只是对现有云计算的初级认识,并未全面体现云计算的内涵、外延和发展。 事实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效仿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计算机领域的很多思想和方法都直接受到人类社会的影响。例如,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客户/服务器的体系结构等。近年来,社会基础设施的运作模式得到了信息技术领域人士的广泛关注。在人类社会中,与基础设施相关的社会分工专业化、生产经营集约化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各行各业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将人类社会基础设施概括为三个核心元素:客户(Client)、服务(Service)和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例如,有关电力、交通和水利的运作是由发电厂、公路和水利系统等基础设施实现的,采用“即需即取”的商业模式,通过电力输送线路、电源插座、水管、电表和水表等一系列的“服务”工具,来提供给客户(广大公众)使用。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格和云都是对人类社会基础设施的某种程度上的效仿。 我们可以看到“云”的发展大体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网格从科学领域需求出发,云计算从互联网特定的大规模数据处理需求出发,Web2.0从用户参与的角度出发,尽管各自的应用领域、视角和侧重不同,但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典型应用; 第二阶段,技术体系将互相渗透,会出现统一运营的“行业云”、第三方运营中心等; 第三阶段也是互联网计算的愿景:客户通过基于标准的服务交互方式,以极低的成本按需从基础设施获取高质量的计算、存储、数据、平台和应用等服务,客户无需关心服务是由哪朵“云”提供的。 以下我们从体系结构角度对云计算做了一种诠释——即以服务为核心的CSI体系结构。 图2:CSI体系结构 在CSI体系结构中物联网可以看作是互联网通过传感网络向物理世界的延伸,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化管理。在逻辑上,物联网包括如图2所示的3个层次,其中: 物理世界感知是物联网的基础,基于传感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探测、识别、定位、跟踪和监控,可以看作是物联网的“前端”; 大量独立建设的单一物联网应用是物联网建设的起点与基本元素,该类应用往往局限于对单一物品的感应与智能管理,每个物联网应用都是物联网上的一个逻辑节点; 通过对众多单一物联网应用的深度互联和跨域协作,物联网可以形成一个多层嵌套的“网中网”,这是实现物联网智能化管理目标和价值追求的关键所在,可以看作是物联网的“后端”。 从“后端”来看,物联网可以看作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以提高物理世界的运行、管理、资源使用效率等水平为目标的大规模信息系统。 由于物联网“前端”在对物理世界感应方面具有高度并发的特性,并将产生大量引发“后端”深度互联和跨域协作需求的事件,从而使得上述大规模信息系统表现出以下性质: 不可预见性 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具有实时性,会产生大量不可预见的事件,从而需要应对大量即时协同的需求; 涌现智能-对诸多单一物联网应用的集成能够提升对物理世界综合管理的水平,物联网“后端”是产生放大效应的源泉; 多维度动态变化-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往往具有多个维度,并且是不断动态变化的,从而要求物联网“后端”具有更高的适应能力; 大数据量、实效性-物联网中涉及的传感信息具有大数据量、实效性等特征,对物联网后端信息处理带来诸多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实时感应、高度并发、自主协同和涌现效应等特征要求从新的角度审视物联网“后端”信息基础设施,对当前互联网计算(包括云计算、服务计算、网格等)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物联网特定的应用集成问题、体系结构及标准规范,特别是大量高并发事件驱动的应用自动关联和智能协作问题。 图3是从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演化视角给出的一种云计算观:以服务为核心的CSI结构。 图3:以服务为核心的CSI结构 在早期的客户/服务器模式下,应用服务器由各组织机构自行运营维护,服务体现为紧耦合的对应程序调用结果的消息;随着以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用对象请求代理(调度)程序体系结构)、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等分布式对象系统的发展,服务也升级为分布式平台为客户端提供价值的纽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原来属于应用系统的共性功能逐渐下沉至基础设施,越来越多的应用服务器交给“云”上的运营者运营维护,客户端则基于服务中间件(如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ServiceRegistry等)享受云端提供的万维网服务(Web Service)和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述性状态转变)服务形式的松耦合的服务; 未来,“云”提供的服务将从多个层面、不同视角在“服务空间”中进行一体化管理和组织,服务不再是一维的抽象,将覆盖业务牵引的角度、以用户为中心的角度、层次的角度等各个视角。CSI将云体系结构归纳为用户端和基础设施,服务是其纽带,也是构造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系统的第一元素(First-Class Entity)。随着以“云”为标识的互联网信息处理基础设施的发展,服务计算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针对物联网需求特征的优化策略、优化方法和涌现智能也将更多地以服务组合的形式体现,并出现物联网服务新形态。

Baidu
sogou